世界上评价养老和医疗产业有一个著名的排名叫SCT排名,从2005年起荷兰的SCT排名一直都在前三名。
![20240920085149_25055.jpg IMG_20240918_110833.jpg](https://cdn047.yun-img.com/static/upload/yigeyanglaocom/news/20240920085149_25055.jpg)
最可持续的模式就是让老人能够健康地、自理地活下去,活到高龄,当他的身体实在没有办法支撑下去,在没有什么痛苦的情况下很快地过去。
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中国的养老机构大部分是面向健康老人,或者半健康老人,但是欧洲特别是荷兰面向的全部是有刚性需求的老人。
为什么老人会抗拒进养老机构?原因可以列出很多,如果纠结到最后一点,是他在护理院没有自由,老是有人管着他,他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甚至失能、失智的老人依然不想进护理院。
而荷兰恰恰觉得失能失智的老人是机构服务的主要对象,甚至是失能失智的老人也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敢于向“病”和“死”这种传统模式做挑战的国家,他的创始人就是汉斯贝克教授,他在80年代的时候,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创设了独特的方法,就是生命公寓的模式。
传统模式是围绕着病和死,因为你有病,你会死,所以我们要想办法给你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提供最好的药,你不要摔跤,吃饭我来喂你,上厕所我来帮你。
这个在荷兰模式认为仅仅是基础,医疗一定要做好,而且在此基础上你要有很好的老年医学、康复医学、恢复医学做支撑,在这之上要以老年人的快乐、老年人的体验为中心。
荷兰模式不仅仅关于老人的幸福感、快乐感,也关注这个企业的健康投资回报率。你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怎么可能好好地服务老人?
客户的体验、幸福的体验不是靠砸钱砸出来的,是靠非常高效的管理、非常灵活的设计、非常好的流程控制才能达到。
生命公寓模式就是现在荷兰标准模式,开放式的半家庭文化,在荷兰政府立法禁止老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长期卧床,也禁止你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一天到晚坐着。
在中国看到很多养老院的老人就是四个字:吃、睡、发呆,失智症老人的状态就是让他坐在椅子上,在那里坐一天。
这种情况要在荷兰的话,会罚你到裤子都没有,因为你丧失了拯救他最好的时机,当他刚刚开始出现失智症的时候,你一定要带他做很多干预、激活的训练,能尽量的减缓他身体和机能上的退化。
服务永远比建筑重要,我们总是有一块地、有一个房子,然后再去做养老,你要先找你的目标客户在哪里,他要什么服务?你为他搭建了这个服务以后,再去选址、做建筑,而不是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