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对待老龄化逐渐向积极的方向转变,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应重点关注养老建筑的自然友好性与亲生物性,以此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环境,同时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城市中,室外多为单一的绿化植被,室内仅为观赏植物,单调的室内空间缺少自然景观的点缀,老年人在生活空间中接触自然成为一件难事。
亲生物型养老建筑通过引入园艺疗法,在建筑设计中创造符合老年人健康需求的空间环境。
日本学者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研究得出园艺活动的积极效果可以分为生理效应、心理效应与社会效应。
大自然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并帮助老年人恢复,不仅是植物、动物,阳光、空气、水流等自然要素也可以刺激老年人的五官感受,提高五官认知能力。
亲生物活动对于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精神类疾病具有积极的疗效。在参与亲生物活动时,可以减少老年人的失落感,舒缓压力,在心理上辅助老年人疾病的康复。
城市设计在老年人参与感、归属感这一维度上欠缺考虑,要满足老年人“归园田居”的精神需求,在城市中实现田园景观的延续,应打造自然友好的建筑空间,为老年人创造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物质环境。
美国科恩·罗森之家仅有18张床位,但拥有完善的辅助生活、记忆恢复护理设施,并获得了马里兰州第一个辅助生活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银牌认证。
通过在室内、外引入亲生物要素,打造贴近自然的建筑空间,利用亲生物的疗愈作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症状。
设计方法为:内部装修采用有助于记忆恢复的材料,使用自然材料连接室内和室外,利用大面积开窗引入自然景观;室外记忆花园包括鸟类花园、蝴蝶花园、水景花园和几个聚会场所,使老年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采用绿色屋顶进行水质管理,建设绿色环保的养老建筑。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亲生物设计在康复花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通过塑造自然环境并结合无障碍设施,创造有助于身体和精神恢复的空间。
设计方法为:入口庭园有丰富植物,可带来视觉、嗅觉和听觉的独特体验;西花园由步行入口庭园、康复庭园和冥想庭园组成,选用能吸引鸟类、蝶类的植物;设置无障碍设施。
自然友好的亲生物型养老建筑需要持续与大自然进行接触,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应融入亲生物景观,营造人与生物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