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两种保险均包含高额医疗费用,即一个月中在同一家医院因为同一种疾病的诊疗费用是有上限的,一般是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300元),超过这个额度就全部由保险承担。
紧接着是介护保险制度,日本政府于2000年出台并实施《介护保险法》以完善社会整体对老年人护理的支持结构,使老年人即使需要长期护理,也能在熟悉的地区和家中过上独立有尊严的生活。
介护保险费用的缴纳有以下2种方式:
1、对于40-64岁的被保险人,在工资中和所参加的健康保险一起扣除,保险费用由公司和职工平均分担50%;
2、对于65岁及以上的被保险人,在政府发放的国民年金中扣除,费用由各市町村自行决定。
《介护保险法》将以下两类人划分为可申请长期护理人群:
1、65岁以上的人(第1号被保险人);
2、40-64岁的医疗保险参保人(第2号被保险人);
第2号被保险人患特定疾病且获得护理证明情况下可享受长期护理,如老年痴呆症、多系统萎缩症、动脉硬化闭塞等。
需长期护理的申请人到所居住的市区町村进行护理认定申请,由介护认定审查会对申请人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被认定为需要介护(分为5各等级)或需要支援(分为2各等级)即可享受介护保险服务。
可用介护服务主要包含以下7类:
1、在家享用的服务:具体包括访问介护、访问看护、福利设备出租;
2、单日使用设施等的服务:具体包括日托介护、日托照顾;
3、住宿服务:在设施(护理场地)住宿,生活介护;
4、入住类服务:入住有偿养老院,日常生活支援;
5、特别养护老人之家:在家难以介护的老年人可以入住特别养护之家,享受进餐、洗浴等介护服务;
6、小规模多功能型住宅介护:根据被介护者的意愿,灵活安排设施短住和登门访问;
7、定期巡回:随时响应型访问看护,定期巡回且随时对通报做出回应,除访问介护人员外,还有护士等予以配合,根据被介护者的身心情况,全年全天灵活提供必要服务。
自2000年介护保险制度实施以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种类逐渐丰富,目前设施主要为以下3类:
1、康复型日托设施,设施内专业器械配置齐全,工作人员为专业理疗师或康复训练师,因自然衰老出现身体机能衰退需专业训练或伤病需要康复训练的老年人通常会选择这类设施;
2、活动型日托设施,设施内开设歌唱、象棋、书法、插花、手工等活动教室,项目丰富,能够刺激老年人发展兴趣爱好并付诸行动,从而预防老年痴呆;
3、养老入住兼备型日托设施,设施内配备专业护理人员及认知症专科护士等专业老年人护理人员,对各种入住老年人的情况处理更及时也更专业。
除了以上政府制定的养老制度以外,日本养老体系的完善还体现在健康养老理念、医养结合模式等方面。
日本政府鼓励健康老年人尽早进行体检等预防工作,鼓励富裕的老人多自付一部分保险金,并提出四助:
1、自助: 积极缴纳保险金、导入自费服务等市场调节手段;
2、互助: 老年人之间建立相互帮助团体,政府发补贴鼓励;
3、共助: 政府积极拨款;
4、公助: 医疗保险税金更多用于介护保险。
日本还积极建立区域综合护理体系,形成医疗循环,老年患者从大医院-康复医院-社区介护-回家,此后,由社工根据病情不同介绍老年人去不同类型的介护机构;
[微笑R]依照日本《介护保险法》规定,老年人需根据自身7级健康评估结果来享受对应级别的介护服务,社区配套设有对应分级服务的养老机构,一般分为:
1、居家养老型: 针对访问和日托老人;
2、社区养老型: 针对过夜和患认知障碍的老人;
3、专业机构养老型: 针对需要医疗保健机构服务的老人。
日本社会生活模式区别于国内的世代看护,日本人在终身雇佣体制下,朝九晚五的工作完成“原始积累”,老后开始真正享受人生,日本总务省2019年发布的60岁以上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占比显示,“学习·自我发展·训练”在60-64岁老年人中占比最高,“志愿活动”在70-74岁老年人中占比最高,“运动”“爱好·娱乐”“旅行·游览”三项在各年龄段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占比都比较高。
老年人运动包含棒球、钓鱼、远足、轻体操等各方面,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放松心情,帮助老年人调整退休后的生活节奏变化;
兴趣爱好以外语、烹饪、缝纫、人文艺术为主,因为老年人的生活经历及社会阅历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发展兴趣更倾向于养心,追求在平静中顿悟带来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日本老年人的游览休闲多以国内短期旅游、归乡探亲等形式,这给了老年人退休后另外一种接触社会的方式。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