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群在选择保险时,确实需要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确保购买的保险产品既不会造成重复浪费,又能提供足够的保障。首先,要注意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产品。中老年人群通常需要考虑的保障包括健康、意外和养老等方面。因此,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的保险产品,如综合意外险或综合医疗险,这些产品能够覆盖多个方面的风险。其次,要关注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和保额。不同的保险产品有不同的保障范围和保额,中老年人群需要根据自身的...
“国家发行了一种数字货币,一个人只能买一单,一单1000元,到年底时保底能赚回来5万元”……这个骗局看起来非常拙劣,可是据新华社报道,诈骗团伙就是用这种套路,6年间让超过1万名受害人上当,多数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少人家庭条件并不富裕。这些中老年人之所以会上当,民警给出了比较合理的分析。一方面,这些普通老百姓有着朴素的“爱国”情怀,一听是国家推出的项目,要“配合国家打赢经济保卫战”“支持央行数...
据统计,养老诈骗以诈骗、合同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案件最为典型。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8%,人口规模已达2.64亿。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消费市场也迎来蓬勃发展,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正在更新,消费意愿和能力也在增强,消费需求结构也发生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当老年人在追求高品质晚年生活的同时,不法分子也将犯罪的目光投向老年群体养...
打着“投资理财”的旗号,通过赠送礼品、许诺投资高额返利等形式大肆发展会员,层层设套,一步步使老年人落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中。9月19日上午,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宣判这起涉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并召开新闻发布会,被告人沈某、胡某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二万元,责令共同承担损失清退责任。 正规营业执照“掩护”下干起了违法事 沈某、胡某于2017年2月申办南通市通州区兴仁镇某德食品商...
近年来,涉老年人诈骗犯罪频发,新老骗局不断翻新升级,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成为诈骗分子围猎目标。今年4月,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日前,北京8家法院集中对15件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公开宣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揭示涉养老诈骗案件中的常见骗局,依法从严打击养老诈骗犯罪。 140多名老人误入代卖收藏品骗局,甚至“钱房两失”;有老年人被诱骗下载广场舞App进行“理财”,拉投资、赚返点...
几年前有一次家里的老人兴冲冲跟我说,啥啥老年公寓免费带老年人出去旅游,还参观他们的公寓。人家那往里存钱就能住进去,还能拿分红,里外里等于省了一大笔入住费。作为一个进城打工多年的青年,我当即警惕起来,再三强调这种模式下,对方很有可能会卷钱跑了。前几天看到老家的民政部门发布了一条风险提示,警惕以入住养老机构名义,开展非法集资等活动。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洋洋自得于自己的先见之明,反而祈祷千万不要爆雷,因...
“以房养老”是一种多方共赢的互惠契约,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市场经济的美德! 博弈论的一个要点是,自己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对手的反应,绝对不能把对手当傻子。 虽然“以房养老”有点被玩坏了,但“以房养老”这个模式本身仍然有前景。 以房养老是个好东西 在春晚小品《不差钱》里,小沈阳说了一句“至理名言”:“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没了,钱没花完。”既然钱财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那么从理论上讲,一个人...
如今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那便是屏蔽父母、长辈的朋友圈以及家庭群。 不是年轻人不想和长辈交流,而是家庭群里长期占据着大量土味视频、鸡汤文和洗脑文: "夫妻相处之道,太精辟了。"讲的是三从四德; "抵制这类食品,为家人健康转发。"聊的是地沟油; "震惊了!老年人、年轻人都应该看"肯定是养生; "刚刚!不转的不是中国人……"请自行脑补。 几乎每一款震惊体都有所谓"专家解释"、...
又被“高额回报”骗了钱?又因“保健品”上了当?近年来,涉老诈骗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影响。民政部12月3日联合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专门发布四项风险提示,揭露涉老诈骗四大套路,推动老年人防诈骗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以“高端养老”诱惑,涉案动辄上亿元级别最高的翡翠会员消费满25600元,每天返现130元,最终返利高达64320元,办理多张会员卡还赠送蚕丝被、足灸桶等礼品,高级会员...
前几年的综艺黑马《国家宝藏》大火之后,不少小伙伴对收藏开始感兴趣了,看着家里的破碗烂罐都有一种“国宝”的感觉。家里没有“宝贝”的,也在幻想着哪天能“捡个漏”。但是,关于收藏品的骗术套路太深了,一不小心就着了道。最近,无锡警方就斩断了一条收藏品诈骗黑灰产业链,涉案金额近千万元!而这些骗子的“猎物”,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张老伯就是其中之一。以为捡到宝 不料被忽悠前不久,张老伯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